关于阿里、顺丰、京东物流,我读了三份文件,发现新的大幕已拉开

时间:2022-10-09 16:53:10 | 浏览:1761

刚刚过去一周,电商物流圈大消息不断:顺丰一季度预亏9-11亿元,王卫致歉;拼多多发声明处罚极兔,并表示双方无特殊合作、无投资关系。就在周末,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消息,依法对阿里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,罚金182亿元。就在这一个个消息扑面而来之

刚刚过去一周,电商物流圈大消息不断:顺丰一季度预亏9-11亿元,王卫致歉;拼多多发声明处罚极兔,并表示双方无特殊合作、无投资关系。就在周末,市场监管总局网站发布消息,依法对阿里垄断行为作出行政处罚,罚金182亿元。

就在这一个个消息扑面而来之时,趁着周末,笔者读了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处罚决定书-国市监处〔2021〕28号》、《顺丰控股4月9日投资者交流活动记录》、《京东物流招股书》三份文件,突然发现一个物流巨头发展与竞争的新时代,大幕似乎真的拉开了。

01

关于“一罚一亏”的解读

虽然近些年电商物流圈百花齐放,但是论地位,目前也只有三家堪称巨头或者派系:顺丰、京东物流、菜鸟。其他企业虽然各有所长,但尚是闷头发育、占山为王阶段。而过去几天的热点事件,将三巨头的两家卷入了其中:顺丰亏损和阿里被罚。首先谈下对着两件事的看法:

1.阿里被罚

4月10日,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,根据《反垄断法》对阿里巴巴作出行政处罚,罚金182.28亿元。其中的信号从两方面来看:

其一,靴子落地

自调查开始,业内外一直犹疑阿里将被处以怎样的惩罚,以致于阿里近期股价持续低迷。从目前结果看,这虽然是中国反垄断有史以来最高的一笔罚款,但未对阿里造成伤筋动骨的影响。在阿里4月12日上午的电话会议上,张勇也表示,预计监管部门的反垄断处罚不会造成重大影响。从当天的股价看,阿里巴巴港股股价大涨,一度涨超7%,可见投资者的信心。

其二,监管信号

从全球看,182.28亿的反垄断罚款也是一笔巨款,标志着我国也进入到了对互联网平台的强监管时代。从措辞上看,处罚文件上有写道“按照《行政处罚法》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”,可见此次监管的一个重点在于惩前毖后。从处罚原因来看,阿里被罚主要在于“二选一”,客观的说除阿里之外,在互联网领域难道其他巨头没有“二选一”吗?重罚阿里,其实也是让所有的参与者都要有所收敛。

而这或也将成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分水岭,过往电商巨头是非此即彼的商业模式。但事实上,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已经在被逐步打破,不仅仅表现为拼多多的崛起,也表现为抖音、快手等新兴视频电商的发展。换句话说,淘系电商的护城河其实早已被突破,此次监管的出手,只是正式砸了“城门”。

这或许也预示着电商平台的竞争方式将随之发生转变,如果其他互联网接下来也能进一步开放,那改变将会更大也更快。开放叠加流量分散,平台如何更好地留住自己的客户——商家,一个重要的方式是提供流量之外的其他价值,比如优化供应链,比如更优质的基础设施。

2.顺丰亏损

顺丰一季度亏损同样受到业内外关注,笔者与虎嗅等媒体老师交流中曾表示,顺丰一季度亏损是内外部因素叠加的结果:外部看,去年环境特殊,顺丰有业务小高峰,今年全行业不打烊,不仅有业务分流,而且拉高了运营成本;去年有政府减免等政策,今年没有了,而且油价也更高。内部看,去年同期投资开支受疫情影响,今年补充上来了;不仅如此,顺丰新业务也在投入中,四网融通也在推进中,开支自然更高。再加上一季度本身也不是业务旺季,顺丰业绩短期内自然承压,但其基本面依然是好的。笔者甚至认为部分媒体对顺丰亏损进行了过度解读。

不过,本文想探究的不是顺丰的过去,而是顺丰的未来。关于顺丰,消费者可能认为这是一家快递公司,行业内认识更全面些,认为这是一家综合型的物流公司。资本市场对顺丰的估值逻辑,也是以对物流公司估值的视角。不过顺丰不这么看,至少它谋划的未来不是。

在顺丰2020年年报和2020年业绩说明会上,顺丰给出的新定位是“致力于成为独立第三方行业解决方案的数据科技服务公司,为客户提供涵盖多行业、多场景、智能化、一体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”。在顺丰4月9日投资者交流活动中,顺丰高管又做出了详细介绍。在此做简要节选:

公司战略着眼于未来3-5年,目标从未改变,出发点一直是为我们的客户及未来要服务的B端客户提供更好的数字化的科技解决方案。

从战略的角度来看,公司的着